科研项目考核指标是什么意思(科研项目考核指标量化)

本文来源:半月谈、青塔人才 作者:徐海波、李伟、朱涵

 

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不少都落在科研课题项目论文上。在数量考核指挥棒之下,部分教师原本从容的研究心态,被短视行为代替,种种充数项目、凑数论文由此产生。

 

十年磨一剑,变成年年交“匕首”,直接导致科研成果产出“贬值”

 

“每年都有考核、计算工分,没完成就扣奖金”

 

李唯(化名)是原某985高校的一名国家“杰青”。他说:“量化考核太多,我都一直没有搞清楚。但是如果这个聘期内拿不到项目,就要被淘汰。”

 

李唯说,他所在高校对科研团队的考核有详细的指标要求,包括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、引进各层次人才的数量以及申请各级科研项目的资金到账数等。“合格意味着能拿到工资和基本绩效,不合格就要被淘汰。”

 

从原某985高校工科院系对科研团队的考核清单可以看到,一个聘期内(4年)的考核要求共有6项,科研团队至少需完成其中3项才能视为考核合格

 

“现在大家是拼命搞项目、发论文,虽然是4年一个聘期,但是每年都有考核,计算工分,教授的任务没有完成,就扣发奖金。”

 

李唯说,4年一个周期的考核,决定你4年后能否继续聘用。

 

2016年出台的《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规定,教师科研评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3年;科研团队考核评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5年。

 

武汉原某211高校一位教授说,按照工资标准,一般大学教授基本工资就是4000元至5000元,而绩效工资是按照项目总资金额度的6%计算推导出来的。如果没完成任务,就没有其他收入

科研项目考核指标是什么意思(科研项目考核指标量化)

 

01、考核压力下不敢拿有难度的项目

半月谈记者调研中发现,对于有关管理部门的量化考核,不少教授开始“反抗”。

 

“现在许多教授不愿意拿大项目,就拿300万元左右的项目。”一位工科类青年教授认为,这样既容易完成,对考核也有利。“大家都知道这样是不负责,但是没办法。”

 

湖北某重点高校一名优秀青年教授说,学院给教授下的任务折算下来,平均每年要拿下200万元项目,他几年前拿到一个5000多万元的国家部委项目。

 

“按理说,这可以管25年,他不用担心考核,可以安心研究。但是,4年聘期一满,全部又清零。今年已经过去3个月了,我每天都很紧张,都在写基金申报材料,不然这4年再没有拿项目,零元进账,我考核不合格,就要滚蛋了。”

 

这名教授说,“这种年年考核、一个聘期后归零、重新再考核的感觉,令人心累。”

 

“按照这种考核,爱因斯坦也进不了我国的985高校。即使进去了,不到2个聘期就被淘汰了。”李唯一脸严肃地说,“这不是一个笑话。计件工分制让人无法安心投入原创性科研。”

 

02、别让大学成为“计件工厂”

当前国家科研项目也是按照时间节点考核,例如一年、半年为一个节点,要求实验进度或者阶段性成果,主要是发表论文情况。“这个节点考核通过后,才拨付下一批钱。”高校教师反映。

 

不少有留学背景的教师说,在国外,许多教授一辈子可能没出“成果”,同样被认为很称职。因为不少重大科研的背后,都有他们默默无闻的贡献和积累。“回到国内,焦虑感变强,天天围着考核指挥棒转。”

 

“大学校园不是计件工厂,教授们更不应该是计件工人。”

 

湖北某重点高校一名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说,对于高校教师这个庞大的人才群体,如何构建更加合理的评价制度事关重大。

 

受访高校教师们建议,应针对不同类型、层次教师,按照不同学科领域、不同研究类型,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。要把重心放在创设宽松的学术环境上,让高校教师平心静气地进行科研创新。

 

“应该让用人单位来评人才,让成果使用单位来评成果。”

 

人才评价的重心应该下放,以进一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
 

原题:《高校教师“计件工”心态调查:本来十年磨一剑,结果围着“计件”转》

相关产品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公众号
公众号
在线咨询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